为守护乡野安康,传承千年药韵,7月21日至22日,医学与制药工程学院“体验省情・服务群众” 暨 “三下乡” 实践服务队在教学副院长王静、团总支书记李金宝的带领下,携指导老师、辅导员与学生赴安国市开展实践活动。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以送医义诊为载体传递健康服务,以文化探访为途径挖掘历史脉络,在基层大地上展现着青春担当。通过此次活动,学子们在实践中提升了专业能力、强化了为民服务意识,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 “三下乡” 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健康与文化的双重动能。

21日,实践队的第一站是安国现代中药工业园区,大家走进河北橘井药业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占地面积达 32848.62㎡,拥有四级产品线,直接口服中药饮片是其核心产品。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该公司主动为多家医疗机构免费提供抗疫物资,还捐赠了生活保障物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结束后,下午团队来到安国文化博物馆。在 “药都溯源、文化传承” 主题展厅里,实物陈列、场景复原等丰富的展示形式,像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将安国从秦汉时期的药材集散地,到明清 “北方药都”,再到现代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清晰呈现。同学们在参观中,深深感受到了 “千年药都” 深厚的历史底蕴。






22日上午,实践队在安国门东村进行胸外按压等急救知识普及。村委会院内早已热闹起来,闻讯而来的村民们提前聚集在此,现场秩序井然。
“按压深度要到5-6厘米,频率保持每分钟 100-120 次……” 王静院长一边娴熟地演示心肺复苏操作,一边同步播放讲解视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每一个步骤都拆解清楚。从意识判断到人工呼吸,讲解细致又好懂,村民们都能轻松理解掌握。大家纷纷主动上前模拟练习,队员们耐心地在一旁观察,逐一纠正动作细节。除此之外,针对老年人和儿童常见的突发状况,团队还专门补充讲解了海姆立克急救法,让实用的急救知识在基层慢慢普及开来。



午后,夏末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村委会的义诊点,中医义诊区域的服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王根旺老师细心地为村民们把脉问诊,通过艾灸、刮痧等中医理疗方式为大家缓解身体不适。几位常年劳作、被肩颈问题困扰的村民,经过调理后,肩颈沉滞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们也围在村民身边,结合夏季的特点,给大家普及祛湿健脾、养胃护脾等中医养生知识,还不忘提醒 “少贪凉、忌生冷” 等饮食注意事项,把健康指导实实在在地送到了大家的心坎上。这场 “家门口的义诊”,不仅解决了村民们的部分健康问题,也让学子们在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作为医者的责任。




此次 “三下乡” 活动以筑牢 “生命安全防线” 为目标,学院后续会常态化开展相关培训,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应急处置能力,让大家在意外发生时能够 “敢救、会救、善救”,为安全乡村建设添砖加瓦。“青春义诊进乡村” 活动,既是医疗服务向基层的延伸,也是对乡村群体健康需求的精准回应。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三下乡” 的精神内涵,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