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7日至7月22日,经济管理学院“科信与‘鹿’同行”实践团队在学院党总支书记任雅贞、团总支书记丁偲雅的带领下,一同走进河北邢台巨鹿县,开展“体验省情・服务群众”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一.一梭一线织锦绣:汉锦坊里的非遗活化密码
7月17日,实践团队走进巨鹿县七夕乞巧汉锦坊。团队成员驻足于古朴的织机前,看非遗传承人指尖翻飞,丝线在巧手下勾勒出纹样。


成员们一边记录着传统织锦的工艺流程,一边与工坊负责人探讨非遗产业化路径,这项曾藏于深闺的技艺,正通过“非遗+电商”“非遗+文旅”的模式,从博物馆走向市场。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千年织锦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焕发生机。


7月18日,团队成员深入巨鹿县金银花种植基地,通过与工作人员座谈得知当地统一了种植标准、初步解决了销售难题,还延伸出金银花水、中药饮片等深加工产品,产业链条不断拉长,附加值持续提升。


团队成员通过田间实践深入了解农业产业模式,帮助基地进行特色农产品采摘与杂草清除,挖掘基地生态景观与农事体验价值并通过直播进行推广。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巨鹿县智慧农业决策调度中心, 农田概况、作物长势等实时数据汇聚于巨大电子屏上,勾勒出一幅智能化的现代农业全景图。智慧应用让这朵小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出科技赋能的光芒。


走进大麓文博院,团队成员系统梳理巨鹿从“古战场”到“文化乡”的历史脉络。以“行走的课堂”形式组织成员绘制文化地图,挖掘“巨鹿之战”等历史典故的现代表达,凝聚乡村振兴精神共识。


7月19日,实践团队来到河北旺泉食品有限公司,深入探访这家以“润浪”品牌享誉市场的本土企业。公司展厅里,从天然饮用水,到依托本地金银花产业开发的金银花水,再到各类茶饮,一条清晰的产业链条跃然眼前。



成员们重点参观了现代化的饮用水生产线。汩汩清流经过净化、灌装、激光喷码、灯箱检测、自动贴标、装箱等环节,最终由机器人码垛入库。团队成员直观感受到了食品工业的科技力量,深刻理解了旺泉公司如何将巨鹿的特色农业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成为带动就业、提升区域品牌价值的重要引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7月20日,实践团队深入巨鹿县关寨镇,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命带进乡村。“推普小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们化身“小老师”,用生动活泼的方式点燃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当孩子们用越来越清晰的普通话表达想法、参与互动时,那份悄然萌生的自信,正是语言赋能个体成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最动人的注脚。

实践的脚步并未止于巨鹿的田野。7月21日—7月22日,带着传播乡村文化的使命感,团队成员化身“巨鹿文化推介官”,开展了一系列面向石家庄、定州等地的文化推广活动,让巨鹿特色走进更广阔的城市空间。


此次巨鹿之行,是课堂的延伸,更是心灵的洗礼。团队成员用双眼洞察乡村发展的脉动,用双手参与产业振兴的实践,深切体悟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时代强音。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将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建议,让青春力量融入乡村振兴,让所学所知服务基层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