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优秀文化,7 月24 日至25日,学前教育与艺术设计学院团队在党总支书记张涛、院长王琪的带领下,赴山西省阳泉市开展“体验省情・服务群众”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 月 24 日,实践团从石家庄出发,首站抵达娘子关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内庄严肃穆,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认真聆听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


随后,实践团前往娘子关长城遗迹,这里是 “万里长城第九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斑驳的城砖,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无数的风雨沧桑。实践团沿着长城遗迹缓缓前行,触摸着古老的城墙,感受着古代军事文化与革命精神的交融。那蜿蜒于山峦之间的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大家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仿佛能看到当年战士们在此浴血奋战的身影,深刻体会到了娘子关长城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
当日下午,团队来到了大阳泉古村。这座古村落保存完好,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曲折,散发着宁静古朴的气息。志愿者们首先参观了古村核心地标广育祠,仔细了解其 “三雕” 艺术(木雕、石雕、砖雕)的工艺特色。


在古村的小广场上,一场充满意义的公益活动同步开展。实践团向村民和孩子们普及普通话知识,助力乡村语言文字规范化。同时,他们还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结合古村环境保护需求,耐心讲解垃圾减量、资源回收的小技巧,倡导 “绿色古村” 理念。




7 月 25 日,实践团来到 1947 阳泉记忆主题馆。作为“中共第一城”,阳泉的建市历史与工业发展轨迹在此清晰展现。大家在“矿山记忆”“纺织岁月”等展区驻足停留,透过老照片、旧机床以及生活场景复原,感受新中国成立前后阳泉的工业变迁。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们结合专业所长,对馆内红色文创产品进行调研,并提出“传统符号年轻化表达”的设计思路。


随后,团队前往狮脑山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百团大战纪念碑前,师生们整齐列队,神情肃穆的表达着对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随后,大家走进百团大战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史料文献、逼真的场景复原和精彩的多媒体演示,详细了解了 1940 年百团大战的战役背景、作战过程及历史意义。当看到 “狮脑山战斗”中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影像资料时,不少同学眼眶湿润。




此次 “三下乡” 活动,通过红色教育筑牢了青年学子的信仰之基,以文化传承激活了创新思维,用公益服务践行了青年担当。学前教育与艺术设计学院将持续探索“专业实践 + 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让青年学子在扎根大地的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服务社会需求,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