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部):
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文件精神,为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经学院研究决定,我院于2011年3月至4月举办教师说课比赛。具体事项安排如下:
一、说课要求
通过说课重点了解课程设置理念、教学内容选择依据、教学组织安排、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效果等,才能考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科学、优化。要求参见(附件1)。
二、参赛对象
承担教学任务的全体教师。
三、说课时间安排
本次说课比赛分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系部预赛评选):3月14日—4月15日,各系(部)要组织每位教师积极参加,认真做好预赛的组织、评选和推荐工作。各系部于3月15日前将系(部)组织安排计划(纸介和电子版)交于教务处215冉东第老师;于4月15日将预赛结果、参加学院决赛教师的名单报送到冉东第老师处。
第二阶段(学院决赛阶段):4月18日—29日,教务处组织学院说课比赛,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与4月18日上午将参加决赛的老师将说课材料(电子版)报送到冉东第老师处。
四、奖励办法
本次讲课竞赛采用评分制,满分100分(评分标准:见附件4),评委会由学院教学经验丰富、资质较深的正副教授组成(名单:见附件2)。本次比赛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3名,优秀组织奖1个,获奖者颁发证书(奖状)和奖品。
五、材料要求
1、参加决赛的选手须向评委会提供纸质说课讲稿8份、说课课件和讲稿电子稿各1份,材料不全者取消比赛资格;必须采用课件PPT说课。
2、纸质说课讲稿要求统一采用A4纸打印,上、下、左、右页边距均为2.0cm;标题用2号加粗黑体,正文用4号仿宋字体,1.5倍行距,标准字符间距。
附件1:说课要求
附件2:评委会成员名单
附件3:各系部参加决赛人员名额分配
beat365唯一官网
2011年3月11日
附件1:
说课要求(供参考)
本次说课比赛要求是以课程整体设计介绍为主,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以及相应的教学条件、环境和实验实训实习场景等介绍,并附相应文字、图片和录像说明。
一、基本内容
1、课程的基本信息
简要说明课程授课对象、学时、课程设置历史等内容。
2、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明确课程的性质、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主要功能等。
具体体现:课程符合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课程衔接的关系。
3、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4、课程设计思路
(1)理念与思路:明确课程开设依据、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内容选择标准、内容载体设计思路、内容编排顺序。
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内容组织与选择
课程内容的选取要有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要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要设计“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要说明所选教材或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的教材和课件、案例、习题、实习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料是否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课程本身的特色。
(3)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体现与实践中工作岗位任务要求的一致性,即体现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要将如何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为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实施陈述清楚。
(4)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科学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灵活选用任务驱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5)课程考核方案:要体现课程特色。可以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过程评价等各种方式,工学结合课程要注重校内成绩考核和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
5、教学资源
(1)教学基本条件
① 文件资料。选用先进、适用教材,或与行业企业合作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自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教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建设有一定数量的网络教学资源。
② 教学团队。包括教学团队组成和学历、年龄、职称与“双师”素质等结构分布。主讲教师执教能力与教学效果,课程师资团队成员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情况;下企业实践锻炼或技术服务情况等。
③ 网络教学资源。要能反映课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虚拟仪器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的情况。
(2)实践教学条件
包括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6、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要包括评价体系的构成(如校内督导、同行、学生、社会等)、学习效果考核方式;重点从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动手能力,课程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相应技能竞赛获奖率等主要指标说明教学效果。
二、说课注意事项
1、教师说课反映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认识程度,同时也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每位教师说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说课时要注意仪态、姿势、精神面貌等各个细节。
2、说课的基本要求是语言简练、声音洪亮,层次分明、逻辑严谨,重点内容突出。每位教师的说课时间为20分钟。
3、说课教师务必熟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从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去分析本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熟悉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附件2:评委会成员名单
组长:王英英
成员:朱英杰、闫俊清、郑文林、田云霞、范伟、马瑞霞
附件3:各系部参加决赛人员名额分配
医药化工系 3人
信息工程系 2人
机电及汽车工程系 3人
经济管理系 2人
基础部 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