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 月18日,学前教育与艺术设计学院 “艺启童心,筑梦乡村” 三下乡基层服务践行团在灵寿镇中心幼儿园的实践活动圆满落幕。为期4天的时光里,12名师生用专业与热情,为乡村孩子们编织了一段充满艺术色彩的童年记忆,也在基层沃土上写下了青春服务的生动注脚。
深入调研,感知灵寿学前教育脉动
与教学工作同步推进的,是实践团对灵寿镇学前教育现状的深入调研。抵达当日,团队便与灵寿镇中心幼儿园的负责人及骨干教师展开座谈,详细了解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概况、师资配置、课程设置等情况。
据了解,灵寿镇近年来持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但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特色课程开发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而灵寿镇中心幼儿园作为当地的示范园所,形成了“游戏化教学”“生活化教育”的鲜明特色:课堂多以互动游戏、动手实践为主,注重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比如引导孩子们认识当地的农作物、传统手工艺等,让教育更贴近生活、贴近乡土。
实践团成员还通过跟班观察、与教师交流等方式,记录下幼儿园在环境创设、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的亮点与难点。王琪院长表示:“这些一线经验为我们后续的帮扶工作提供了精准方向,也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乡村学前教育的实际需求。”


以教赋能,让知识浸润童心
“小手动起来,我们把彩虹画在伞上吧!”7月15日下午,灵寿镇中心幼儿园的中班教室里传来阵阵欢笑。这是实践团学前教育组为孩子们带来的趣味认知课现场,以绘本《彩虹花》为线索,将语言表达与创意手工巧妙结合。孩子们握着画笔在白色伞面上涂抹,不一会儿,一把把 “彩虹伞” 便在阳光下绽放出童真的色彩。





每节课开始,老师们带领学生们与孩子们进行课堂热身,在歌声和舞蹈中拉进与孩子们的距离。孩子们跟着节奏摇晃身体,用稚嫩的嗓音附和,简单的舞蹈动作里藏着最纯粹的快乐。在大班的 “垃圾分类” 主题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带领孩子们用彩纸制作“垃圾模型”,通过“送垃圾回家” 的互动游戏,让环保理念在玩乐中深植于心。超轻黏土小课堂更是成为 “爆款”,孩子们捏出的小动物、花朵虽形态天真,却透着对美的天然感知 —— 这正是学前教育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跨学科融合的教学魅力。
以行践知,让青春扎根大地
每日课后的总结会是实践团的“必修课”。教学组围坐在一起复盘课程效果:“中班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明天的游戏要更紧凑”;从课程设计到物资调配,从安全保障到宣传记录,12名师生分工协作,在高温天气里依然保持着饱满的热情。

“以前在课堂上学的是理论,现在才真正明白‘教育要接地气’是什么意思。”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志愿者感慨道。四天里,他们不仅教会孩子们知识,更从孩子们的笑容里读懂了责任,从乡村教育的现状中看到了奋斗的方向。